2025年9月,日本国际交流基金(Japan Foundation, 以下简称 JPF)发布了《2024年度海外日本語教育機関調査結果概要》。这份报告表面上是统计全球日本语学习者的数量变化,实质上,它标志着日本语教育体系正进入一个新的“全球化阶段”教育供给不再仅依附于日本国内,而逐渐形成跨国、跨制度的网络化格局。
语校网关注的核心是“语言学校法人结构”与“教育制度数据化”。从这一角度来看,JPF此次发布的调查,不只是教育统计,而是一次“制度信号释放”:它揭示了日本语教育的供给体系、质量治理、法人化趋势正在同步变化。若从治理学、教育结构和产业模型三条主线去看,这份数据的制度含义远超过一份调查表的层面。

根据 JPF 官方公布的《海外日本語教育機関調査結果概要》(2024年度版),截至2024年12月:
「世界142の国・地域において、19,848機関、約4,030,000人の日本語学習者が確認された。」
(出典:国際交流基金『2024年度海外日本語教育機関調査結果概要』)
与2018年度的前次调查相比,学习者数量增加约9%,但更值得注意的是,“正式教育课程中的日本语教育”比例上升明显。JPF 指出:
「日本語教育を正規教育課程に取り入れる教育機関の割合は、引き続き増加傾向にある。」
这一趋势意味着,日本语教育正在从“赴日前的语言准备”向“全球教育体系内的正式语言科目”转型。语言教育从“前置学习”走向“体系化嵌入”,这是语言学校行业必须理解的重大信号。

长期以来,“日本国内语言学校”被视为留学生进入高等教育体系的前置环节。但 JPF 数据显示,日本语学习的空间结构正快速“去中心化”:
1. 亚洲地区(尤其是越南、印尼、泰国)的公立学校体系中,日语已被正式纳入选修或必修课程;
2. 欧洲与中南美地区的大学课程中,出现了更多以“日本文化与语言研究”为核心的独立专业;
3. 日本国内语言学校的招生重心正在转向“高语言能力学习者”与“升学导向群体”,即教育链的中后端。
「アジア地域では学校教育における日本語の位置づけが定着し、他地域でも高等教育機関を中心に学習者層の多様化が進んでいる。」
深层解读: 这意味着日本语教育生态正在由“中央集约型”向“分布式教育网络”过渡。语言学校不再垄断入门端的语言训练职能,而成为全球教育网络中的“二级节点”:负责语言深化、升学准备与文化导入。
对语校网而言,这带来三个结构性推论:
1. 法人网络化:未来可能出现跨国法人集团同时管理“海外预备课程机构+日本本部学校”;
2. 数据连通性:跨境招生体系要求“法人级数据可验证”,这正是语校网数据库的核心能力;
3. 结构可视化:语言学校的角色正从“教学单元”变为“节点机构”,必须在信息空间中以结构图形式呈现。
在“去中心化”的表象下,本质上是教育供给的再网络化。日本语言学校如果要保持国际竞争力,必须主动融入这一结构级重组中:而非仅依赖招生端的自然流量。

JPF 报告首次将「日本語教育の参照枠(JF-CEFR)」列为调查维度之一,并指出部分海外机构已经参考该框架进行课程设计:
「一部の教育機関では、日本国内で策定された『日本語教育の参照枠』を基準として授業計画を立てている。」
这表明日本语教育质量体系的影响力已经超越国界,成为一种“事实上的国际标准”。
语校网的深层解读:
1. 质量标准外溢:参照枠本质上是教育治理工具。当海外机构主动采用该体系,日本语言学校将被迫接受同样的质量可比评估。这意味着学校的课程、师资、考核必须可结构化表达。
2. 教育法人治理的内化:以往教育质量是“教学问题”,而现在它成为“法人治理问题”。法人层级的质量控制将成为监管与国际合作的关键。
3. 数据对齐与信任机制:语校网可通过建立“参照枠对齐度指数(Framework Alignment Index)”,让学校的教育治理状况透明化,成为政策研究与市场分析的中立数据源。
“参照枠”机制的国际扩散,还将推动教育行业的信息标准化与治理算法化。可以预见,未来语言学校的课程计划、教师资质、评价模型都需要数据化、可比化、可追溯。这正是语校网长期倡导的“结构主权”逻辑在教育治理领域的体现。

在本次调查中,JPF 首次系统统计了“教育机构的设立者形态”:
「調査対象の教育機関のうち、公的機関による運営が約48%、民間団体によるものが約45%を占めた。」
这一数据反映出日本语教育全球化的另一个特征:法人化与治理结构化。教育供给主体从“教师个人”向“法人实体”转型,这意味着教育权力与责任的归属开始制度化。
语校网的结构解读:
1. 法人结构的核心指标化:学校法人、株式会社、教育财团等不同形态,直接决定了资金来源、治理架构与合规风险。语校网通过法人结构字段的标准化,使教育治理信息首次具备可比较性;
2. 治理透明度的竞争化:未来的语言学校竞争,不仅是教学竞争,更是治理透明度的竞争。合并、收购、校区迁移、董事更换等变动将构成“信任变量”;
3. 国际治理趋同:当海外教育法人体系趋于日本模式时,日本国内语言学校也将被迫公开其治理数据,这将推动“教育治理数据公开”成为制度共识。
法人化趋势并非纯经济现象,而是一种“治理信任机制”的形成。对语校网而言,这正是数据平台价值的核心所在:提供可验证、可追踪、可量化的法人结构证据链。

JPF 的这份调查看似是一项关于学习者与教育机构的统计,但其实是一次全球教育体系“再结构”的映射。三个信号:教育供给去中心化、质量框架外溢、法人治理数据化。共同构成了日本语教育走向全球化的新阶段。
日本语教育的未来不在数量增长,而在结构治理。只有能以结构化方式呈现自身教育体系、法人机制与国际对接能力的机构,才能在下一轮全球竞争中保持合法性与信任度。
对日本国内语言学校而言,这是一场“可视化治理”的倒逼:谁能公开治理结构、谁能证明质量数据、谁能参与国际网络,谁就拥有制度发言权。
对语校网而言,这不仅是观察,更是一种责任。作为中文世界唯一的日本语言学校结构数据库,语校网的任务是将这些制度信号转化为可验证的数据体系,让教育治理从隐形走向透明,从个案走向模型。只有当教育结构被数据化、被标准化、被跨语言理解,日本语教育的全球化才能真正实现“共识化的信任”。
参考与引用来源:
1. 国際交流基金(Japan Foundation)《2024年度海外日本語教育機関調査結果概要》;
2. 日本国際協力センター(JICE)《日本語教育の参照枠》関連公開資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