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“日本留学”的话题中,关于“语言学校可以打工吗”的讨论从未停止。但我们在语校网运营过程中发现,大多数用户问的并不是“可不可以”,而是“为什么好像别人能打、我却不能”、“是不是打工就是理所当然”。这些问题的背后,其实是一整套对日本语言学校制度结构的误解。
一、不是“能不能打工”,而是“为什么要申请”
在日本,外国留学生身份是以学习为目的设定的。在法务省和入国管理局的政策文件中,语言学校的学生签证(留学签证)明确写明:外国人以学习为目的在日本居留时,不得从事与该目的不符的活动。
但根据《关于资格外活动许可制度的基本方针》(法务省、入国管理局,2023年修订),日本政府允许在不影响学习前提下,为留学生发放限定条件下的“资格外活动许可”(資格外活動許可),允许其进行兼职工作(アルバイト)。
这个制度的重点不是“允许”,而是:必须申请,才合法。
二、语校如何处理打工许可?存在明显分化
在语校网收录的220所(截止20205年6月)日本语言学校中,我们发现在是否协助学生申请“资格外活动许可”这件事上,语校行为出现了明显的分化。一部分学校在入学初期就组织集中办理申请流程,尤其是在东京和大阪等学生密集城市较为常见,通常由事务局统一准备材料、统一递交,管理流程标准化程度较高。也有一些地方语校鼓励学生自主申请,只提供必要的文件模板和指导说明,认为这是留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一部分。
此外,也有部分升学导向型语校明确表示“不鼓励打工”,担心学生将精力从备考转移到兼职上,因此不会主动引导学生申请许可。还有少数学校在制度执行上较为宽松,对学生是否打工不做明确管理,但这种类型的机构往往也面临招生主导、管理松散的问题。
语校网认为,仅从“是否能打工”来判断学校优劣是不现实的,更关键的是学校对打工制度的管理方式,反映其整体教学与运营理念。
三、“每周28小时”的数字从哪里来?不是语校说了算
根据日本出入国在留管理厅的规定,留学生在学期间打工每周不得超过28小时,在学期结束或暑假等长假期期间每天最多工作8小时。兼职岗位类型也受到限制,风俗相关行业、深夜营业场所等为明确禁止范围。
如果学生违反打工上限或参与禁业类兼职,将直接影响签证续签,严重时甚至会被取消在留资格、强制离境。这些限制并非由语言学校制定,也不能因学校宽容而被豁免,它属于日本国家层级的签证控制制度。
语校网在多个语校页面中均标注了关于资格外活动许可的处理方式,包括是否协助统一申请、是否设置兼职岗位指导课程、是否在生活指导中明确出勤与打工的联动关系等,供用户对比查看。
四、趋势判断:语言学校阶段的“打工”制度正在被收紧
语校网关注到,2024年以来,随着日本整体外国人政策趋于审慎,入管局对于留学生“低出勤+高打工时数”的状态进行更严格审查。东京入管局在月度通告中明确指出,部分语校因其在留学生管理上存在放任兼职问题,已被暂停新生批签,或限制招生规模。
这意味着“资格外活动许可”制度虽未取消,但其获得与维持的门槛正在提高。2025年的趋势很明确:这是一个“需要信任、必须审查”的临时资格,而非留学生自带的当然权利。
五、语校网建议:不要用“能不能打工”来定义语言学校
语言学校不是打工机构,语校留学也不等于用时间换工资。
在语校网平台上,我们始终坚持不做推荐、不做承诺,而是公开整理以下信息供用户自查:学校是否在入学阶段就明确说明申请资格外活动许可的制度安排;是否设置生活指导员或兼职指导员专责岗位;是否通过校规或出勤率管理制度,对打工行为设定前置限制。
我们相信,比起“能不能打工”,更重要的是:你选择的学校是否有清晰的制度边界,是否具备完整的管理结构来面对这一问题。
结语:打工不是权利,而是需要申请与信任的“资格外活动”
语校网将持续收录并比对日本语言学校在“资格外活动许可”制度下的管理行为差异,帮助家长与学生在真实制度框架下做出判断,而非根据传言与惯例做决定。
真正有结构的判断,是留学决策中最不可替代的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