语校资讯风向标
语校资讯一触即达

语言学校申请材料中的“银行存款”是刚需吗?

发布:语校网 时间:2025-07-04

在日本语言学校的申请过程中,"银行存款证明"长期以来被视为必要材料之一。然而,随着2025年的留学趋势与政策环境不断变化,越来越多家庭开始发问:银行存款真的“刚需”吗?没有这项材料,是否就完全无缘日本留学?本文将从日本入国管理局(以下简称“入管局”)的政策源头出发,结合语言学校的实际操作、申请者的真实案例以及2025年政策环境,系统解答这个长期被误解的问题。

一、“银行存款”作为资金担保的制度背景

日本对外国人长期居留最基本的要求之一,是“生活保证能力”。语言学校申请虽然不属于学历教育体系,但作为中长期居留的一环,依然需要提供资金担保。这个担保形式通常表现为:

1. 银行存款证明(定期/活期);

2. 在职收入证明;

3. 纳税证明与收入流水;

4. 担保人书面承诺书。

其中,“银行存款”因其最直观、最易审核、最易量化,长期成为语言学校与入管局首选的资金审查形式。

二、日本入管局政策中的明确要求

入管局并未在公开法规中硬性规定“银行存款”为唯一担保方式,但其对“经济能力的安定性”有以下几点判断标准:

  1. 担保资金应覆盖一年以上在日生活费用与学费(一般视为200万日元以上)

  2. 资金来源必须合理、合法,有可追溯性

  3. 担保人需有真实经济能力,并与申请者有合理关系(如亲属)

因此,银行存款不是唯一方式,但是默认审查路径。缺乏银行存款者,需提交更复杂的辅助证明材料,审查难度显著提高。

三、语言学校在实务操作中的立场差异

语校网收录的242所日本语言学校中,在2025年6月的审核样本中,超过91%的学校将“银行存款证明”列为核心材料之一。

语言学校通常不愿承担签证拒签率的风险,尤其在以下几类学校中更为严格:东京、大阪等人口密集城市的高竞争学校;在管局历史记录中被判“中介送签率高”的学校;私人经营、招生以东南亚为主的新兴学校。

也存在例外情况,例如部分地区性学校或升学率极高的教育机构,在申请人有完整收入、纳税与担保链条时,可以接受无银行存款、仅用在职担保证明进行送签,但需要更高程度的风险沟通与材料说明。

四、实务中“银行存款”的关键四要素

  1. 余额:建议200万日元以上,部分地区学校接受150万,但以稳妥为宜;

  2. 存期:需反映出非短期调资,避免临时存入再出金;

  3. 存款人关系:原则上为申请人或其直系亲属,如非亲属需提供充分解释材料;

  4. 辅助材料:银行交易流水、收入来源说明、纳税记录可作为重要补充。

五、不是刚需的三种例外情形

尽管绝大多数申请案例中需提交银行存款,但也存在三个明确的例外情况:

  1. 全额奖学金+学校内部直推:如部分地方政府合作项目,已由校方担保申请人生活,银行存款可豁免;

  2. 收入流水极其清晰:申请人父母为国企/事业单位,收入稳定、纳税清晰,且银行流水连续良好;

  3. 在日亲属担保,且提交完整税务与在职体系:如申请人为再入学或亲属团聚情形,有在日直系亲属可全额担保。

这类案例需通过语校网等平台与目标学校沟通是否接受替代路径,并准备足够详细的辅助文件。

六、2025年留学趋势下的变化与建议

语校网在《2025年日本语言学校基础数据统计》中指出,2025年中国大陆学生赴日留学人群年龄段明显上升,30岁以上比例首次突破17%。

这类人群在银行存款准备上的劣势更为明显,但同时具备一定工作背景和收入链条。因此,“只依赖银行存款”的资金担保形式正逐步被“混合型担保结构”取代。

建议有类似情况的家庭:尽可能准备可观存款余额;同时提交家庭收入、纳税、在职证明等辅助材料;向语校网收录学校中的“资金审核灵活型”机构进行初步咨询,合理规划申请策略。

七、总结:银行存款是“最稳妥路径”,非唯一通行证

银行存款证明是2025年语言学校申请中最具稳定性和接受度的资金担保形式,在审查制度稳定、签证成功率可控的前提下,依然是主流做法。

但其不是绝对刚需。随着入管局对资金来源多元化的接受程度逐步提高,真正的核心是“经济能力的真实性与可持续性”。申请人应根据个人条件,搭建符合自己实际的担保组合。


数据引用:

- 日本出入国在留管理厅《留学在留资格审查要点》(2023年12月版)

- 语校网《2025年日本语言学校基础数据统计报告》

- JASSO《2024年度外国人留学生生活调查》


热门语校